发布日期:2025-08-19 21:47 点击次数:139
晚清时期,有四大名臣,其中曾国藩和李鸿章无疑最为人们熟知。曾国藩凭借平定太平天国的辉煌战功而声名显赫,而李鸿章则因主导洋务运动和筹建北洋水师而成为另一位重要人物。若从能力角度看,曾国藩似乎更胜一筹,但李鸿章却凭借独特的机遇和能力,一步步走向了更高的位置,甚至一度成为了汉人中的领袖,堪称“东方的俾斯麦”。虽然李鸿章在四大名臣中位居末尾,但他无疑是最为风光的人物。那么,问题来了,李鸿章为何能够从曾国藩手下的一个小书吏,迅速崛起并影响一个时代呢? 李鸿章的崛起,与他早期在上海扎根的经历密切相关。当时,上海的局势极为危险,前途充满不确定性。然而,李鸿章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,反而与曾国藩紧密合作,最终站稳了脚跟。那么,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? 一、黑云压城,城欲摧 1861年,太平天国起义如火如荼,已在全国范围内蔓延。湘军在曾国藩的指挥下虽然稳扎稳打,但太平军势头愈发强劲。为了补充战争物资,忠王亲自带队,准备进攻上海这座富庶的城市,以获得足够的补给。那时,上海的局势可以说是“黑云压城,城欲摧”。百姓心生恐慌,连城中的富豪都感到极度忧虑,他们向曾国藩求援,甚至愿意以每月60万两白银的巨额代价换取保护。 60万两银子是一笔不小的数目,甚至后来李鸿章建设北洋水师时的开销也不过如此。曾国藩对这一请求动心,于是决定派遣手下支援。然而,令人意外的是,没人愿意接受这个任务。上海那时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地方,内部有着以吴煦为首的腐败势力,外有太平军虎视眈眈。无数的艰难险阻似乎让这个任务变得几乎不可能。 然而,李鸿章却勇敢地接受了这个挑战。他深知,机会来临时,若不抓住,便可能错失良机。正如古人所说,富贵险中求,李鸿章便是通过这一行动,决定了自己未来的命运。 二、步步为营 李鸿章作为曾国藩的幕僚,其实也算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。在他赴上海之前,曾国藩对他提出了两条建议:一是拉拢上海的地头蛇,平定外患;二是借着平定外患所积累的威望,再利用自己未来江苏巡抚的身份,清除这些地头蛇。 李鸿章完全听从了师傅的建议,迅速展开了自己的行动。当李鸿章抵达上海时,曾国藩还专门上书慈禧太后,为吴煦开脱,表示其在战斗中并无失职。吴煦对此大为高兴,迅速将李鸿章视作自己的人,二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。这为李鸿章的成功奠定了基础。
展开剩余50%发布于:天津市